極端天氣|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申逾95億元撥款 涉於黃大仙增建蓄洪池

社會

撰文: 馮琪雅

發布時間: 2024/05/27 20:10

最後更新: 2024/05/27 21:05

分享:

分享:

政府計劃重置及優化部分摩士公園。(發展局呈交構想圖)

政府就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,向立法會申請超過95億元撥款,涉及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,例如擬於黃大仙區增建地下雨水蓄洪池,以及在港島東區增建雨水渠等。當局預計今年第三季起展開工程,2028年首季至2030年第三季陸續竣工。

根據發展局今日(27日)向立法會呈交文件,提到本港去年9月接連經歷兩個極端天氣事件挑戰,包括超強颱風蘇拉和一場特大暴雨,導致多區出現嚴重水浸,渠務署申請撥款推展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,以持續提升地區防洪能力,涉及地區包括旺角、黃大仙、觀塘、九龍城、港島東區、沙田及西貢,以及大埔。

其中黃大仙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費用估計涉及約19.626億元,包括在黃大仙摩士公園建造1所容量約4.7萬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及相關地面建築物;重置及優化部分摩士公園;在穎竹街、竹園道、馬仔坑道、鳳舞街、黃大仙道及蒲崗村道建造長約1.4公里、直徑介乎1.2米至2.5米的雨水渠;以及在蒲崗村道修復長約560米的現有雨水渠等。當局預計上述工程約在5年內分階段完成,其中新建造的地下雨水蓄洪池預計約在4年半完成。

港島東區改善工程費用則料涉2.683億元,包括在北角琴行街及渣華道、柴灣怡順街及金源里、鰂魚涌柏架山道、筲箕灣宏華街、筲箕灣東大街及阿公岩道,建造長約1.8公里、直徑介乎300毫米至1.6米的雨水渠等,預計工程約在2至3年半內分階段完成。

至於估價最高的九龍城改善工程,預計需動用24.5億元工程費用,包括在九龍城亞皆老街遊樂場建造1所容量約7.5萬立方米的地下雨水蓄洪池 、雨水泵房及相關地面建築物;重置及優化亞皆老街遊樂場;以及在土瓜灣世運道、九龍城道、馬頭角道、紅磡的必嘉街、老龍坑街、寶其利街及船塢街進行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。

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會議將於明日(28日)審議上述計劃,當局擬在諮詢工務小組委員會後,於今個財政年度向財委會申請撥款。局方稱已進行同步招標,待財委會批准撥款後才批出合約,以便工程能盡早展開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

責任編輯:馮琪雅